
1921年11月29日深夜,寒风瑟瑟,蒋介石的亲信王世和带领几名卫士从牢房中拖出了一个伤痕累累的人,紧接着,他们将这人秘密押至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残忍地杀害了。在临终之前,这个牢犯还留下了一句“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豪言壮语。
而这个英勇无畏的人,就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邓演达,曾与蒋介石共同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者,也是蒋介石除了毛主席之外最忌惮的人。
邓演达与蒋介石两人之间有着怎样的过往?为何会让蒋介石如此忌惮,甚至直至杀害了他才算安心呢?
追随孙中山,与蒋介石的合作筹办黄埔军校
1895年,邓演达出生于广东惠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在10岁时,他便跟随父亲来到临近香港的淡水墟读书,当地的文化氛围深受香港的影响,由此少年时期的邓演达也得知了孙中山先生的许多事迹和革命思想,一度对孙中山先生产生了无限的崇敬。
1909年,邓演达来到广州,考入黄埔陆军小学,在校期间,受到已参加同盟会的学长邓铿影响,很快他就秘密加入了同盟会。之后,他先后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等革命行动。
由于多次革命行动的失败,邓演达总结教训,认为必须要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军队才是关键,于是他决定继续在军事上深造,先后进入了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进行深造。
1919年2月,24岁的邓演达深造结束后,再次跟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并逐渐成为孙中山的左膀右臂,得到孙中山的非常赏识和器重。
1924年初,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孙中山准备筹办黄埔军校,任命蒋介石为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任命以王柏龄、李济深、邓演达等七人为筹委会委员。
2月底,在筹办军校过程中,蒋介石曾借故辞职,拂袖而去,使筹建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孙中山对蒋介石给予厚望,下令由邓演达到上海做说服工作,力促蒋介石返任。
3月初,孙中山决定成立入学试验委员会,以蒋介石为委员长,邓演达等九人为委员。此时,邓演达在力促蒋介石返任期间,同时也在上海积极展开了招生工作。
最终在邓演达的力促、廖仲恺的电催、孙中山的督责之下,蒋介石返回广州,再次投入了黄埔军校的创办工作。
黄埔军校建成后,由蒋介石担任校长,邓演达担任教练部副主任兼学生总队长。蒋介石对主持教练工作的邓演达颇为倚重,邓演达也积极配合,尽心尽职,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8月间,邓演达由于受到蒋介石的心腹王柏龄排挤,决定辞职求学,先后到苏联、德国等地学习马列主义和深造军事。
1925年冬,邓演达逐渐意识到在孙中山、廖仲恺先后逝世后党内的革命前途堪忧,便毅然弃学归国,决心继续孙中山、廖仲恺未尽的革命事业。
次年1月,国民党二大在广州召开,邓演达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会后,他奉蒋介石之命,担任黄埔军校教育长,处理校务工作。
关系破裂,分道扬镳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邓演达因提出反对,并对蒋介石遇事直陈、不加顾及,进而遭到蒋介石的排斥,被调离黄埔军校。
7月9日,广州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已独揽党政军大权的蒋介石,急需人才,对于邓演达他虽顾忌难于驾驭,但因他的亲信仅够用于他的第一军,无奈中只得委任邓演达为总司令部的总政主任。
邓演达随军亲临北伐前线,亲自参与指挥作战,顺利地从长沙一路攻打到武汉。蒋介石虽忌惮他,但也很器重他的才干,电令他成立总司令部武汉行营,由他兼任行营主任,在武汉执行总司令职权。
此时的蒋介石期望能通过控制邓演达,以便发展自己的势力,但邓演达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为人正派,是非之心极为强烈,不愿听命于蒋。
在北伐军相继攻克武汉、南昌后,蒋介石下达指示,要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迅速从广州迁至武汉。
待到国民党中央已经迁都武汉后,蒋介石又提出要迁都南昌,遭到了武汉方面强烈反对。邓演达对蒋介石出尔反尔也深感不满,多次主张蒋介石放弃迁都南昌的决定。
1927年1月底,武汉国民党中央派邓演达、宋子文到南昌,继续做蒋介石的工作。邓演达向蒋介石说明迁都武汉的理由,劝他服从中央的决定,两人争辩了一天,没有结果。
2月初,蒋介石邀请滞留在南昌的张静江、朱培德、宋子文等人上庐山开会,临行前,要邓演达在南昌等他回来商量进兵河南的问题。
邓演达深知蒋介石的为人,蒋在庐山举行会议而不要他参加绝没有好事,他不等蒋介石回来,就回到了武汉,下定了反蒋的决心。
随后,在邓演达的带领下,武汉地区掀起了一个反蒋高潮,他积极撰写文章、发表演说,对蒋介石分裂革命进行了揭露和斗争。
7月15日,汪精卫继蒋介石之后背叛革命,当天邓演达愤然离开武汉,前往苏联、西欧、近东、中东一些国家和印度进行学习考察,总结中国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邓演达与宋庆龄等人在苏联合影
组织反蒋,残遭杀害
1930年5月,邓演达回到上海,筹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第三党。为了推翻蒋介石的统治,他积极进行组织策划和宣传舆论工作。在进行一系列的反蒋活动后,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恐慌,蒋布置特务打手搜捕他。
许多好友劝邓演达暂避一时,他也深知身处险境,但他不忍离开正在开展的工作,只能在活动上力求慎重。他早已做了最坏的准备,曾对宋庆龄说:
“斗争将是长期的、尖锐的,而又残酷的,我准备牺牲生命以赴!”
1931年8月中旬,第三党在上海秘密开办干部短期训练班,为江西起义准备骨干力量。17日,邓演达在出席主讲训练班的最后一天,由于叛徒陈敬斋的出卖,特务机关很快就将邓演达、季方、罗任一等人全被拘禁。
在邓演达被关押后,蒋介石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此时并未下定决心要杀害他,并派出多人前去做邓演达的思想工作。
在第三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甚至亲自和邓演达谈话劝说。但邓演达始终毫不妥协,拒绝了蒋介石的合作与任命。
在黄埔学生联名上书以及国民党18军军长陈诚也向蒋介石发出力保邓演达的电报后,此时蒋介石对杀邓还是有所顾忌。
他既爱惜邓演达的才华,又感到邓演达对他的独裁统治有着莫大威胁。正在他处于“杀之可惜,纵之可畏”的矛盾状态时,一些嫉恨邓演达的人纷纷进言,再次动摇了他的决心。
再加上“九一八”事变的发生,蒋介石在宁粤和谈中即将被迫下野,而邓演达是重新上台的主要障碍。此时,邓演达的拒绝配合,最终引起了蒋介石对邓演达的杀意。
11月29日深夜,蒋介石派其卫队长王世和带领几名卫士秘密将邓演达押至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半路诡称汽车抛锚,要他下车。邓刚走出车门,枪声突起,一代英豪,惨遭杀害,年仅36岁。
